梅花文苑
[原创]《文化苦旅》读书后记 - 散文 - 论坛频道 - 梅花文苑
当前位置:梅花文苑论坛频道散文 → 贴子正文
      查看回贴:版主:梅江晴月  
当前离线 梅江晴月


IP:218.241.251.*
2016-12-25 09:57:53  楼主
主题:[原创]《文化苦旅》读书后记
《文化苦旅》读书后记
梅江晴月

看完这本书,我真是不想写读后感。因为自己知识的浅薄,因为对历史的浅知,因为对文化的陌生,深怕自己的一知半解令更多的读者诚惶诚恐。而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似乎并未进入我的大脑,我无法驾驭这三十万字的巨大洪流,我无法浓缩成一篇完美的书评。越想越泄气,几次打开电脑,脑子里却只是空白。没有主线,没有思路,我很想放弃。只是,想起自己还在坚持着每周的一书,不管写地如何,还是留一份记录吧。是,只是记录,不作书评去考究。

尽管也曾从网络上偶尔看过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但系统地看一本书,还是第一次。他研究了那么多的文化,写了那么多的书,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竟然从没读过他的书。真是令人汗颜,可见我实际上并不是好书之人,也并无文学的狂热,我所一度热衷的只是情爱小说。历史、文化、人类,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极为复杂的问题,我太过简单的大脑,实在无法吸收这些时间河流的精华。深深一叹,继续前行,再翻看书卷,继续完成这份读书笔记。

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不管舆论曾经如何诋毁他,不管多少人诋毁过他,他都是值得尊敬的文化使者。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他所留下的著作,必将载入史册;他踏行万里完成世界文化的考察,喜马拉雅山麓下的深思、埃及文明的陷落、最终集成千年一叹,过程中他又随时都在思考与中国文化的对比;而最后,又把人生之旅展现在读者眼前,著名导演谢晋、百岁老人巴金、戏剧大家黄佐临,各有坚持的艺术泰斗,文革中经历磨难的老人,最终仍笑对人生的一份艺术之心,令人敬佩无比。

本书按照中国之旅,世界之旅,生命之旅三部分的阐述,最终组成了文化苦旅的全貌。

一座牌坊,几多忠贞,为何下葬了的棺材最终会成空的?牌坊在明,父爱在暗,谁家父母愿意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只因忠贞二字断送一生呢,或许这才能解释为什么棺材成空的事实。尼姑庙改造的学校书声郎朗,佛音袅袅的寺庙香火缭绕,看似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却和谐地存在着。这些都只是故乡山河的故事,读来轻松,道理浅显易懂。之后作者走南访北,都江堰的赞美、莫高窟的感慨、杭州城的剖析、宁古塔的风霜,每个地方都有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读来深刻,令人深思。我第一次知道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职展现的水利学家和城建专家的风姿,第一次了解两次杭州为官的苏东坡变身水利专家对西湖改造的巨大贡献,第一次看到留下千古佳句的苏东坡被人诬陷发配黄州的悲苦命运,第一次接触宁波的藏书阁“天一阁”对历史和文化的贡献,第一次从《山庄背影》去感触大清朝的繁华和落寞……这数不清的第一次打开了认知的大门,也令我对自己的知识蕴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匮乏。我开始认知,我游离在文学之外是必然的结果,毕竟没有完整的文学知识框架,也没有深刻的大脑领悟力。

相对于第一部分的中国之旅,第二部分的世界之旅篇章少地可怜,这部分的探索应该去看《千年一叹》,那本书是余秋雨先生数万公里长途跋涉之后的思考和总结。本书收录的文章并不多,余秋雨先生在考察遗址的过程中总是默默地和中华文明做对比,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一没有中断和湮没的,只有中华文明。地理环境、文明的体量、文字系统、理性和中庸之道、科举制度,余秋雨先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剖析。

在人生之旅中,有大师的遗言、有对母亲的悼念、有作者本人的自我剖析。最为感人的那一篇《门孔》,给我们展示了著名导演谢晋的坚守。四个儿女,只有一位是正常的,而这正常的大儿子却先父母而去,这大概是人世最为悲苦的事情了。读这篇文章,显少有人不落泪,生活有时真是极其残忍。谢晋导演拍了那么多电影,给大家留下了多少瑰宝,可是这个硬汉在家里是那么一个随和、充满父爱的普通父亲。十几年前阿三先走了,接着大儿子走了,谢晋也走了,家里只剩下了弱智的阿四和八十三岁的妈妈。阿四不理解死亡,他在穿行的白花间庄严地摆正了爸爸的拖鞋……

历史是厚重的,带着几千年的风霜;文明是凝重的,承载了代代人的文化;生命是沉重的,最终都不可避免灰飞烟灭的命运。人类在进化史上的每一次前行,离不开历史、文明和生命的韵章。读新版《文化苦旅》,一定会让你陷入深思。

个性签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 (当前第1页 共00条记录)
快速回复主题: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 →插入表情图  心情图片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 网站管理 |

Copyright 2008-2026 www.njwen.com 梅花文苑/ 网站联系QQ:975154019 /苏ICP备13030835号 Rights Reserved 0天0小时0分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