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文苑
寻觅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 饭余茶后 - 文学频道 - 梅花文苑
当前位置:梅花文苑文学频道饭余茶后 → 文章正文
寻觅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作者:佩秋阁 | 来源:原创 | 时间:2016-04-29| 阅读权限:游客 | 会员币:0金币 | 【

北京,鲁讯故居。

那天,我踩着昨晚雨后的水洼一路走到小街的尽头,便是鲁迅故居。那是北京一个少有的清爽天气,空气湿漉漉的,偶有几朵白云在头顶飘着。房屋、绿树、空气也清新润朗起来。

鲁迅故居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迎门的展厅是鲁迅博物馆。另一部分则是鲁迅故居,一个北京城二三十年代常见的小四合院。

展厅里有大量的图片,是鲁迅在北京、上海、广州各个时期工作和生活的照片。还有那古老的江南周家老宅,鲁迅诞生的地方,我仿佛看见那个清瘦的少年随着母亲摆渡涉水去外婆家看社戏,那个单薄的少年是从这里东渡扶桑,尔后又弃医从文,走向中国的文化前沿,成为一只笔“抵过十万茅瑟枪”的战士。

博物馆西北的一座小四合院,即是鲁迅先生的故居。那是兄弟失和后,鲁讯自八道湾迁居至此。北房三间是起居室,南房三间则作了鲁迅的书房兼会客室。东西厢房各两间。屋内,罗帐早已泛黄,房子,屋内显得窄小。上房住着鲁迅的母亲,下房住着朱安夫人,那个有着一双黑眸、眼窝深陷传统瘦削的江南女子,望着她的照片,觉得她是长得美的,有着欧洲女人的深眼窝,头发一丝不乱的在脑后盘着发髻,脸部线条骨感清晰,如果有爱的滋润,那绝对是一个精神焕发的美人,可惜了,她的面容给我的感觉忧郁、呆板,没有一丝活泛,是美丽的清寒。在中堂屋后又接了一块“老虎尾巴”,这多出的一块安了张单人床,鲁迅在一次次北回望母中即居于此。

自进了院子即不见一个游人,只有一位中年女人从西厢房玻璃后朝我望了两眼,即低头织她的毛衣。这时侯的院子真的是静谧了,这正合我的心境。我的目光便被院中并排生长着的两棵白丁香摄去。在这五月的日子里,鲁迅亲手植的两棵丁香一树的繁花,那粗壮的树身披满了绿叶,那细小的花瓣便在这绿色中汪成了一片白,幽幽的花的清香便丝丝缕缕的在小院上空盘旋着,这树是精灵般的茁壮了。于是,我便想,这树该是先生精神的化身吧,虽经六十几个寒暑,依然精气神十足的,断没有辜负当年主人植下它的希望吧!

对鲁迅最早的记忆是在一本发黄的但已记不起是本什么书了。书的第二页有一帧鲁迅的半身像,那一头直立的短发,那浓浓的眉毛和盖住上嘴唇的胡须,目光冷峻地凝视前方。在少女的眼睛里,他是遥远的又有点害怕,心也泛开了遐想,这个老头心里是不是很苦的,不然为什么没有一丝笑容。

随着岁月的推移,心中鲁迅的形象日益丰满起来,就这么样了一二十年。我搜集一切鲁迅的文字及其他人的只言片字,发现那严肃的面容下一热烈执着内心。《鲁迅书简·致曹靖华》,这是鲁迅1935126致曹靖华的信,“汝珍兄:二十二日信,顷已收到。红枣早取来,煮粥、做糕,已经吃的不少了,还分给舍弟。南面也有红枣买,不知是从哪里运来的,但肉很薄,没有兄寄给我的好……”字里行间平和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深情。

鲁迅不单对朋友如此,就是对一些进步青年学子,也是充满关切呵护之情的。邹鲁风,当时东北大学学生,地下党员,他赴沪见鲁迅先生时,先生极表关切,亲往客栈看望,不但送钱,代办一切所托之事,还送他一批购不到的书。因怕国民党查封,他又烦鲁迅邮寄曹靖华处,先代为保管。从这些日常琐事中,可窥见先生不避一切烦难,无微不至地“甘为孺子牛”的风范。

萧红、萧军这一对青年到上海鲁迅处拜临,鲁迅更是多方给予帮助,又从朋友处借木床给予,使这对青年感动万分,后来他们成为鲁迅亲密的朋友。

爱是需要表达和给予的。鲁讯爱着他身边的人,爱着这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他的内心是凄苦的,他用刀子划开这个民族身上脓疮的同时,自己的心也在汨汨地流血,他受的伤害是痛彻灵魂的伤害。

鲁迅是孤独的,就像惠特曼笔下那棵生长在原野上孤独、然而坚强的“橡树”。

我彳亍在故居的角角落落。想象着,当年的鲁迅伏案久后,来到屋后的小花园里伸展那久已酸疼了的筋骨,望一望北方应季的花草,想这浓雾笼罩的古都,离那黎明的曙光还有多远,但他已分明看到那点点灯火,并朝着那灯火一直走去。

我乃小小之辈,永远仰望那座高山,但山的那一面更是难窥的宝藏,只能常回头望一望,得到一点点精神的濡养,也不至于活得太惭愧吧。

该到了回转的时侯了,夕阳中的故居被罩上了一层暗黄的光晕。有风吹过,手臂浮起阵阵凉意,有发丝垂到颈下。回首再望,丁香树的影子拉长了,故居竟变得这般安祥。

顶一下
文章录入:佩秋阁 | 浏览次数:读取中…
上篇文章:雾灵山日月
下篇文章:夜听大悲咒

|友情链接|| 在线留言 | 网站管理 |

Copyright 2008-2026 www.njwen.com 梅花文苑/ 网站联系QQ:975154019 /苏ICP备13030835号 Rights Reserved 0天0小时0分0秒